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会计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时间:2014-09-18 21:59 编辑:商学院 阅读:

 

一、专业现状分析

我校会计学专业的前身财务会计专业开设于1986年,28年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会计专业人才15000余人。现有专业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高级会计师1人;博士1人,硕士15人。现有本科生1445人,专科生797人。本专业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学、财务会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人文精神、诚信品质和职业操守,业务实操能力强,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与审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全院教师及企业界专家的多次研讨,确定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以信息化财务建设为背景,培养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突出服务地方、促进就业,突出特色的注册会计师方向。已建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以应用型为导向,完成从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的转变,由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核心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财务软件应用、审计学等专业课程以及培养学生调查、分析、统计、整理、资料收集等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统计学等课程。以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学会谈判、沟通、管理的社会应用型课程议事法则;新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创业学,使学生能把大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学会商务机会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投融资、企业诊断、综合财务分析的实用性能力。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专业认知见习、会计实物综合实训、会计岗位见知实训、企业ERP模拟实训、财务软件模拟实训、创业管理电子沙盘、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通过外出参观、企业讲解、实地考察、实验室仿真实训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扎实学好相关知识和课程,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教材上以上海财经学院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交通大学出版社等本科教材为主,为体现注重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也会引进个别优秀的高职高专辅助教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良好推动,在原来全院会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公用二个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三个实验室,增加了ERP沙盘、创业仿真实验室和新的计算机机房,极大推动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教研教改今年也取得很多成就,2012年会计学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特色建设专业,2013年会计学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被评为院精品课程,2013年会计学科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2005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教改示范专业。《财务会计》课程、《会计实务》课程2000年、2002年被确定为省优秀课程。

     我校是一所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升本后我们就多次讨论专业发展及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会计学专业经过28年的办学历程,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办学模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变革,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90%以上的学校设有会计学专业。据中国高等教育网报道,2009年全国高校中设置的本科专业有800多,在校本科生560万,其中会计学专业学生最多达53万,占本科的近10%,位居各专业之首。但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上是基于手工会计核算而进行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集中处理,实时处理要求,以及对财务信息深度加工,对会计学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其次,会计学专业人才就业去向的多样性要求(考研、考注册会计师、ERP高级顾问、到企业就业),目前的培养方案不能满足多样性就业需求的要求,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及多样性就业需求变化的要求,急需建立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急需。

2010--2012年,会计学(包括专升本)招生人数分别为381人、413人、391人、新生报到率分别为123%115%126%、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加,会计学三年专升本录取分数高于录取线四十分以上。2012年会计电算化专业专升本报考73人,录取68人。录取率93.15%,其中45人考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据校招办统计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2013-2014年的报考率分别为 287%257%。会计学专业2013-2014年的报考率分别为416%498.5%,也就是说今年我校会计专业是5个报考中录取1人。

学生素质逐步增强。在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中,2009级会计学专业王小波同学荣获“2011年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的殊荣。我院90%的学生毕业前都拿到会计证和电算化资格证书。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呈现高水平。会计学科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方面均进行大胆改革,人才质量及竞争力不断提高,就业率呈现连续的高位。2011年、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9%98.93%20122013年我院也被评为教学质量工程先进单位。

目前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表现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很多教师从原来的专科教学开始、对本科教学缺乏认识和理解,亟待加大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学校人才招聘上以应届毕业生为主,与国际本科院校教师多有多年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相比差距较大,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教学缺乏活力和实际分析能力。二是教学实习、实训场地、设备不足,实训设备器材以电脑居多,缺乏耗材、会计实训材料、无边距扫描仪档案整理设备等。三是教师培训和挂职学习少,培养实用型人才应从老师抓起,应有教研室主任结合教学实践情况,安排老师分批、多次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行政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不是当领导,而是从主管会计、财务经理、部门主管等基层职位干。培养其实践能力。四是从严抓教学,一个宽松、不管学生的老师学生在校会说你好,出校门会骂你不教知识;一个严格、公正的老师,个别学生在学校可能不说你好,但离校后和多数学生一样会对恩师念念不忘,充满感恩之心。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本专业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学、财务会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人文精神、诚信品质和职业操守,业务实操能力强,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与审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原则是: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方式,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型人才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就业,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吸取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成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稳妥地进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为依据,进行职业能力分解,构建合理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逐渐形成本专业所特有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的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和财务会计理论基础,有一定科研能力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财务与审计工作。

坚持规模与质量兼顾发展的原则,努力在提高在校生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坚持逐步提升办学层次的原则,在现有本、专科办学层次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积极准备申报硕士点,形成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存、办学层次较高的人才培养格局。

坚持统一性与专业特色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坚持统一性是指会计学专业所具有的共性和一般性,培养符合专业目标的通用型人才。专业特色多样性是指在统一性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实施分层次培养,强调人才培养的特色性,细化为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财务管理与投资理财方向、审计与内部控制方向等,针对每个方向再细化为就业培养和考研培养,实施个性化教育。

三、专业建设目标

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会计学专业建设为具有一定规模、较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具体如下:

1、申报部级教改试点专业。计划通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努力、院领导和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协助,力争用3年的时间,于2016年实现申报部级教改试点专业的目标。

2、努力办出特色。会计学专业是我校专升本的第一批升本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实现升本,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是每一位教职员工工作的目标和动力。在以后的5年里,将努力工作,虚心向兄弟院校学习,踏踏实实搞好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会计学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3、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立足点来构建本学科专业结构框架,拟定于2014年申报本科财务金融与投资专业,计划每年招收学生100名。

20142016年本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时间

        人数

专业

2014

2015

2016

会计学

800

900

1000

财务金融与投资

100

200

300

 

900

1100

1300

2014年目标是制定教师结构调整,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五年内完成本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进修培养会计教师队伍,主要向三个方面:一是由马光华教授、姚进才、李大伟、李卫国等主干教师组成的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二是由刘洪波教授、刘文静、为骨干组成的财务管理教学团队;三是由万江涛、崔灿、李益求为骨干组成的管理会计、企业诊断、财务分析为主实用财务分析教学团队。

2014年完善教学工作流程和本科教学质量控制(保证)体系,引进ISO9000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深化教学改革,避免形式主义。完成教学办公室、实验室建设,配备相关电脑等办公设备和实验室教学设备,完成教学环境和办公环境的改进。

2015年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合作单位共同完善校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完成设备、设施、流程的基础上完善共同教学、共同培训等多方面合作。

2016年检查、总结前几年的规划和实施情况,总结教训和经验,修正和制定新的三年计划。

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本次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主要特点是在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强化会计电算化方向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注册会计师方向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应用能力。具体人才培养方案见附录。

 1、建立前瞻性的理论教学体系

    我们理论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会计学科,逐渐形成了跨管理、财务、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商务经济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教学体系。

     在教改试点专业申报之初,我们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懂管理、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应用型人才。但在这几年中,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物流产业逐渐成熟。新的经济业务迫切要求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手段,再加上近年来跨国公司,集团公司不断涌现,会计主体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虚拟性与空间上的跨越性。传统的“桌面财务”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需要,网络财务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财务管理模式也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过度,为网络财务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可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培养目标必须具有前瞻性。为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信息技术知识的力度,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将信息技术和会计知识相结合,培养出能胜任现代电子商务时代要求的新型财会人才。修订教学计划,增设管理信息系统,XBRL理论与实务,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ERP项目的实施,数据结构课程导论等课程,停开,合并与人才培养目标关联度不高的课程,压缩部分课程的课时。在具体实施时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的设置方面,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2、形成“3+1”教育模式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即其中的三年时间学生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按照信息化财务核算的要求,专修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辅以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另外一年的时间,学生主要在校内实训场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主要以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训练为主,辅以部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状态下锻炼自己的岗位实践能力,以满足企业,金融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岗位群)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个“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即:“教学、实验、实训”一体化,“知识传授、模拟操作、实景演示”一体化,“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该体系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其流程:理论教学——实验室手工做账——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专项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就业。

     我院现有会计学计及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数2252人,一届学生的班级在10个左右,企业及会计事物所可接受实习的学生人数有限,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前独立完成手工财务主管一个月的业务,还通过用友ERP8.5系统完成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新的核算单位、人员的授权、系统基本档案的建立、总帐及明细账的建立、一个月业务凭证的编制、记账、月末处理到会计报表的编制的全过程,相当于学生当了一个月手工财务主管和电算化主管,毕业后即可胜任手工核算及电算化工作。随着今年经管类专业综合实训室的投入使用,跨专业的综合实训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实训中可完成企业团队的模拟经营对抗的全过程,包括投资决策、市场调研、生产组织、经营成果的核算及以后续年度的投资决策,我们还购置创业之星、电子商务平台教学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完成公司的组建、创业计划书的编制、企业注册、网上开店、网上经营等实训工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加快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

同新乡市高新区产业园、新乡市平原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共建单位、用友集团公司河南分公司,就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财务分析、企业资产评估、项目可行性分析等业务,提供决策咨询,共同组建科研团队,针对共建单位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申报科研课题。并为我院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便利,已签署合作协议,平原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已将13-15年管理培训、管理咨询项目交由商学院实施。学院已同新乡市高新区产业园、新乡市平原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宏力集团、河南卫华集团、金谷集团河南公司、巨中原会计事务所、中国建设银行新乡分行、新乡市开发区、河南金兰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三力炭素制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20余家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建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并且具备自身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以科研课题为主线,带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走“产学共研、校企共建”之路,实现三方共赢。

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参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刘洪波、赵素琴、姚进才等老师一直担任新乡市财政局的特聘教师,为新乡市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培训,并担任河南省高职院校会计学骨干教师、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考试等考试的考前培训工作,商学院也是我市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市会计人员再教育工作做出突出工作,受到市财政局的好评。

5. 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1) 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立足于我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明确了学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即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教学方向始终围绕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人才培养方案

在具体实施时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培养方案,主要特色体现在“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的设置方面,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最后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五、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是:走出去,引进来。首先老师要是应用型人才,才能够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学生,老师要到社会上去,到企业去工作、学习,去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培养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回来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培养,而不是假、大、空的理论空谈。学校应鼓励老师用三年、二年的时间出去工作、挂职、而不是简单的听课学习。引进来是指要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到学校工作、教学;提升我校和教研室的实际教学水平,同时也引进企业高级财务人员到我院教学、讲课、共同组建实训实验室、开展职业培训等活动,不拘一格用人才。

进一步加大内培外引力度,一方面引进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为在读博士及准备考博的教师创造良好条件。在科研方面,一是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有关院系和学术组织的联系,增加学术氛围,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力争围绕主攻方向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加强与企业实体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增强专业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刘洪波教授99-10年担任卫华集团财务总监,主持ERP上线工作,获卫华集团99年、10年度管理创新奖。万江涛老师获教育部第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和嘉兴科技领军人才。

高校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根据教学态度及教学效果,实行院(系)内教师聘任制,鼓励教师攻读博士、硕士,选派青年教师到高水平的院校学习进修,加强科研学术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有计划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力争实现到2017年实现教授达到5人,副教授达到5人,博士达到3人,硕士达到16人。师资队伍在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上更趋合理。

六、课程与教材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现学生有狭窄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各种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投资理财和金融等工作岗位。在教学中,要把最新科研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逐步开发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加大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增加学生的知识底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并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对主干课程进行了重组或整合,停开、合并一些同人才培养目标关联不密切、针对性不强的课程,将理论教学的重点放在《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上,教学内容与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技能证书考试相衔接,便于学生取得资格证书。

其次,根据自身优势,开设了《会计实务》、《会计应用软件使用》等比较具有特色的课程。其中《会计实务》和《会计应用软件使用》这两门课都是本专业专任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及实践经验开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所用教材均为专业任课教师自编教材。《会计实务》主要是模拟企业为学生提供全真的业务资料及原始凭证,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从建账、制证、记账、结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程手工操作实验。《会计应用软件使用》主要介绍不同版本财务软件的使用,指导学生通过上机操作,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与管理。这一改革使教学内容的现代技术含量提高,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技术应用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以“博与专”、“精与用”的教育准则修订教学计划,增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例,以选修课的形式适当增加人文科学、素质教育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精选压缩专业课,只开设《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和《会计应用软件使用》等6门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课方面,我们将重点放在精与用的结合上。

根据我院的教学特色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正直、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我院将编写、开设实用性更强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创业学”、“议事规则”等新课程。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1、现有实验室状况

我校投入先后共投入近80万元建立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实,供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加强实践教学,并以此为依托进行校内实训。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室作为专业实验室包括两部分,即: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室Ⅰ和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室Ⅱ,实验开出率100%,年完成实验工作量均在8万人时数以上。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室Ⅰ,即手工仿真试验部分,可模拟企业为学生提供全真的业务资料及原始凭证,指导学生完成从建账、制证、记账、结账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程手工操作实验和实训。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室Ⅱ,即会计电算化部分,采用用友8.11集成财务系统,可完成从新核算单位的增加、建立新账、编制凭证、记账、结账到报表编制的全部核算过程。

2、实验室建设规划及目标

计划在现有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投资,扩建会计模拟仿真实验室Ⅰ,更新、增加手工实验台,购置手工作账的必要设备。

建设更符合会计人才培养要求的网络财务实验室。该实验室建成后,其整体规模及软、硬件配置计划在全省领先,可同时容纳不少于500名学生实验。同时,我们计划加大投入,扩建现有的会计模拟方针实验室,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更好的为人才培养服务。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落实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三个“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我们重点建立三个校外实习基地。第一,重点建设与巨中原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挂牌成立的“新乡学院商学院联合培训基地”,发挥双方优势,在学生实习、会计培训、会计记账、税务策划和税务代理等方面开展良好而深入的合作,实现双赢。第二,重点建设与河南省正源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挂牌成立的“新乡学院会计实训基地——网络财务实训基地”,在学生实习、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员工培训和软件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第三,重点建设与河南省新航集团、新飞、金龙铜业、心连心化肥厂合作建立“新乡学院商学院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八、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教研教改今年也取得很多成就,2012年会计学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特色建设专业,2013年会计学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0年《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被评为院精品课程,2013年会计学科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2005年会计电算化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教改示范专业。《财务会计》课程、《会计实务》课程2000年、2002年被确定为省优秀课程。

近年来,本专业任课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参与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40项,获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励21项,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71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篇,被CSSCI收录8篇,EI收录4篇,出版教材20部。这些科研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会计学专业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根据我院师资力量和实际情况,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措施如下:一是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有关院系和学术组织的联系,增加学术氛围,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力争围绕主攻方向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形成鲜明的科研特色,并以此形成标志性成果。加强与企业实体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增强专业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教改科研交流。

教研和教改目标是力争每两年完成一部精品教材或实训教材编写,五年内完成两到三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或科研课题;到2015年完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完备的实习实训计划。完善实习实训老师队伍建设,从理论教学和面授为主转向理论与操作、实训并重,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造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