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正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时间:2014-09-18 22:01 编辑:商学院 阅读:

 

一、专业现状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是商学院历史较悠久的专业,1987年学院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于2008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9名,助教6名。博士学位教师1名,硕士教师18名。目前所有教授、副教授都承担着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除按照教育部统一规定的学科类型、专业内涵和培养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外,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宽基础、厚理论、重实践的原则决定基础课课程设置,以新乡地域经济发展特色行业和外贸行业的要求决定专业课程设置,特别重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适应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进行了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的改革。加强了双语教学的力度。大力开展了实验课的建设与改革工作,逐步构建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平台,已开设金融实验、进出口业务综合模拟实验、贸易单证实验等;并继续开设新的实验课程,进行实习环节的改革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专业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贯彻学院的办学方针,根据本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精神养成为突破口,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并形成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能力、多选择”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特点,一方面,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观察社会,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分析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专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专业建设的相关方面不断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围绕本专业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1、优化课程体系;2、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教学中注重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状况的变化,与时俱进;3、不断增加双语课程,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4、实施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性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5、高度重视每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根据学校及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指南的要求,在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范畴和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等基础上,确立“以德为先、基础为本、能力为重、应用为实”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德为先,即把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放在专业知识传授之首位;基础为本,即以扎实的专业基础教育作为学生立业之根本;能力为重,即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为实,将专业知识的应用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日益丰富,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也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只要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不变,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就势在必然。因此,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注重两点:其一,紧密结合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适当增加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内容的课程;其二,加强对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变化重大问题的研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确立为: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2、具体目标

   在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方面,我们应坚持以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科基础课程的建设,强化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和考核,让学生在学科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灵活设置多种专业方向,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专业方向,为未来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以及考核环节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3、近期规划

    1课程建设方面。第一,紧密结合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动态修订培养计划,使培养方案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第三,加强对我国涉外经济重大变化问题的研究,开发针对中国企业特殊问题的选修性质的研讨课;第四,进一步开发双语教学课程。第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与学习方法,凝练教学经验;最后,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2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尽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但苦于经费和当今社会的现状,目前签约的实习基地在数量和结构上还不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根据目前条件,有重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资金方面和人力资源方面。

3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我们力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争取在三年之内,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并争取每年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1-2篇论文。

    4在教学管理上,要加强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教学环节的监控体系,推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计划在现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向之外,再增设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作为主修方向,另外两个作为辅修方向。提出多样性的培养目标,第一层次:专业应用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到用人单位,扬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之名;第二层次:复合型。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增加管理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师资队伍中,企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组建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教学团队。在年龄结构上,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职教师中,45岁以上中年教师偏多,35岁以下高水平的年轻博士偏少。计划通过实施“迎进来、派出去”的人才培养战略来改善教师队伍。在积极引进优秀青年教师的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国内外深造。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经常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突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建设。首先,根据学科建设要求,制定并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具体科研规划,有重点地组织学术研究,力争在五年内推出至少1项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其次,加强学术交流,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加入各种学术团体;同时,在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建设。

    力争在3-5年之内,组建3人以上的教学小组,从各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入手建立2-3名教师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六、课程与教材建设规划

    1、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要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修订教学计划,使之与时俱进。第一,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第二,加强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影响问题的研究,开发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研讨课,动员全体老师参与研讨课的建设并形成研讨课的师资队伍;第三,开发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和主干课程的设置,按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门人才知识结构来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系列主干专业课程。

    2、教材建设规划

    首先,力争在2-3年内,完成至少4-5门核心课程的系列教材、教案、习题以及答案、教学案例以及答案的编写工作,正式出版和力争达到精品教材的要求。正式出版和力争1本达到北京市精品教材的要求。其次,加快实践性教学案例教材编写,力争2—3年编写并出版。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论文撰写、校内实验、校外实习。要有效安排校内实验,为学生走出校门进行校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包括:贸易实验、应用软件实验、金融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等。其中贸易实验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辅助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操作,实践性与综合性都很强。贸易实验以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程序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实务中某些环节的操作规程、技巧为基础,用详实的示例、说明及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的程序、一些环节及做法,为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实际操作基础。

    合理安排校外实习,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演练。实验室模拟实习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模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复杂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尽管深入企业实习存在着诸多困难,但它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外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综合实习。通过认识实习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认识实习应安排学生到证券公司、银行、外贸公司以及工商企业了解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使学生对所学的书本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全过程督导式综合实习捆绑毕业环节的校外实习体系。通过该项实习,加深学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银行理财业务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各项业务的实施、核算与管理方法,为顺利就业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尽快进入角色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毕业论文的动员布置工作由第七学期末提前到第七学期初,以便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的联动,让学生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环节。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日常功课的学习中,通过大量查阅资料,经过充分思考后确定论文选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校外实习,以便于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并分析问题,为毕业论文撰写积累素材。综合实习同时捆绑毕业实习的做法,由教师为学生安排并指导学生到银行、企业、外贸公司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校外实习,为学生就业提供了“预热”的机会。

    八、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以及当前经济环境中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形势,拟采取以下四项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树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思想,紧紧围绕培养实用能力的目标。因此,计划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每一个专业方向,选定一门独立于理论课程之外的案例课,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所选案例均来自实际的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或其他实际经营的单位,案例中的问题也必须是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保证案例信息量大、内容广泛,背景复杂,实战性很强。案例课的教学则以这些案例为单元展开,由学生模拟企业管理者来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和比较解决方案的优劣、做出决策、评价决策结果等。

    第二、不断增加双语课程,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各类企业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或多或少的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国际间的经济业务往来。因此推进双语教学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语课建设稳步发展。今后计划继续开发双语课程,力争在5年内使每个专业方向均能有开设至少一门双语课程。

    第三、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讨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一系列课程。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式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的教学活动。计划在金融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采取研究性教学方式。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部分,核心内容是进行专题讨论。在公开讨论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把握讨论课的基本方向或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引导,保证讨论课的效果。学生要想在公开讨论课上取得好成绩,必须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例如书籍、期刊、互联网以及小组讨论的内容。学生只有对讨论题目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表意见,进而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判。这种研究性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既整合了以前学习的知识,又应用学到的知识集中解决某项专题研究中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方法上得到升华,而且关键是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管理团队中的协作能力。

    2、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注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和探讨,进一步探讨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凝练教学经验,为在今后全面实现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打下基础。除了上面提到的应强化案例教学和研究性教学之外,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避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法(即老师设问,老师回答;或学生设问,老师回答的方法),“倒位式”教学法(即先由学生讲述,老师进行评价和纠正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即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定论的方法)等,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力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提高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争取在三年之内,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并争取每年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教改和教学研究的论文1—2篇论文。

    3、教学管理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采用课程负责人制度,严格遵守和执行学校和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定期完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编写教案、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等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教学管理岗位体系。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学院建立的比较完备的教学建设与管理的岗位体系,从组织上保证了完成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项任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设立了专业建设岗位及课程建设岗位、实验教学岗位、双语教学岗位。专业建设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专业及其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

    为了监控教学质量,保障正常教学的顺利进行,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经管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办法、计算机室管理办法、教师编写教案、教师授课规范及要求、期末考试的若干规定、教学运行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规定、本科专业实习要求、实习鉴定、毕业环节工作流程、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环节指导及毕业论文撰写的若干要求等规章制度。教学计划调整、调课手续齐全,教学工作量考核准确,教学管理日益科学规范。

    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注意个性化培养工作,贯彻“因材施教”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专业介绍、,选课指导,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考研指导,就业指导等。

分享: